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办,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跨学科的医学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骨科、手外科、显微外科、整形外科、颌面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五官科等各临床学科、研究室,无论是采用手术方法进行组织、器官的移植与移位,采用生物制品或非生物制品进行植入或替代,以及采用非手术方法等,进行组织结构的修复、重建功能、改善外形等有关的学术论文、临床经验总结、基础研究、有前瞻性见解的个案报道,有关的新技术、新疗法、经验教训、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国外最新文献摘要等。                

首页>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国际刊号:1002-1892
  • 国内刊号:51-137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四川省首届科技期刊评比编辑加工奖期刊收录: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剑桥科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年第05期

胶原膜联合自体骨髓基质细胞及富血小板血浆修复牙槽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陈江;杨进;黄文秀;赵欣;闫福华

关键词:牙槽骨缺损, 引导骨再生术, 胶原膜, 骨髓基质细胞, 富血小板血浆
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胶原膜与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复合后修复牙槽骨缺损的应用潜能.方法 将犬BMSCs与BME-10X(R)胶原膜复合培养.取3只雄性杂种犬,拔除双侧上下颌第1、2前磨牙,保留唇舌侧牙槽嵴,制备一近远中向15 mm×5 mm,冠根向8 mm的骨内缺损,随机分为四组.A组(空白对照组):直接缝合牙龈;B组:缺损区上覆盖Bio-Gide(R)胶原膜;C组:缺损区植入BMSCs胶原膜复合物后覆盖Bio-Gide(R)胶原膜;D组:缺损区注入PRP,覆盖Bio-Gide(R)胶原膜.分别于术后4、8、12周进行大体、X线片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BMSCs与胶原膜复合培养1 d,细胞近似圆形或短梭形,3 d左右可见多数细胞有突起,呈多边形及长梭形.大体观察:术后4周A组见骨缺损中央有明显凹陷,骨缺损区内见明显血肿机化物;B、C及D组骨缺损区主要为新生骨样组织充填,间杂少量血肿机化物.8周A组见骨缺损区凹陷基本长平,骨缺损顶部为纤维组织,血肿机化物被新生骨组织所取代;B、C及D组膜边缘破裂,与深面组织稍粘连,针头均不能刺入骨缺损表面.12周各组骨缺损区凹陷完全长平,A组牙槽嵴顶部纤维组织较其他组厚.X线片观察:各组骨质均长满骨缺损区;A、B、C及D组灰度值,4周分别为68、50、56及49,8周时为46、30、24及30,12周时为24、17、15及20.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A组缺损区可见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及及新生血管形成的肉芽组织,未见明显新骨生成;B、C及D组膜的胶原结构均存在,其内侧面有新骨生成.8周A组缺损区新生骨小梁呈团灶状、网状;B、C及D组膜的胶原结构不完整,多个骨岛和少量纤维结缔组织连接整个骨缺损区.12周各组骨缺损区均被新生骨充填. 结论使用胶原膜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可促进牙槽骨缺损区成骨,将骨修复时间缩短为8周,但单独应用GBR的成骨作用与胶原膜复合BMSCs或PRP的成骨作用差异不明显,提示二者与GBR的联合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