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办,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跨学科的医学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骨科、手外科、显微外科、整形外科、颌面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五官科等各临床学科、研究室,无论是采用手术方法进行组织、器官的移植与移位,采用生物制品或非生物制品进行植入或替代,以及采用非手术方法等,进行组织结构的修复、重建功能、改善外形等有关的学术论文、临床经验总结、基础研究、有前瞻性见解的个案报道,有关的新技术、新疗法、经验教训、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国外最新文献摘要等。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2-189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372/R
邮发代号: 62-8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7
出版地区 四川
出版地区 四川
订购价格 400.00
杂志荣誉 四川省首届科技期刊评比编辑加工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国际刊号:1002-1892
- 国内刊号:51-1372/R
- 出版周期:月刊
-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胫骨骨不连
目的 探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 1996年3月~2000年6月,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胫骨骨不连患者56例。采用抽取自身红骨髓,在X线透视下用一枚骨穿针刺入骨不连部位注射,术后加压包扎并选用合适的固定材料,每月1次,共需2~3次。结果 56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为4个月~4年2个月,平均2.8年。骨折愈合53例。X线片示:骨折线消失,有大量连续骨痂形成,未愈合3例。结论 自体骨......
作者:王立涛;李文生;张庆胜;靳宪辉;牛洪峰 刊期: 2001- 01
-
胎儿骨移植修复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
目的 总结胎儿骨移植修复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994年1月~1999年6月,应用经酒精处理后的胎儿骨移植修复148例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其中骨囊肿63例,骨纤维异常增生症42例,骨巨细胞瘤26例,内生软骨瘤17例。骨缺损大3.5cm×10.0cm,小0.5cm×1.0cm。结果 148例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修复均于3~12个月达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2个月。随访1~6......
作者:唐玲丽;周劲松;沈兵;尹毅 刊期: 2001- 01
-
阿霉素-多孔磷酸三钙陶瓷缓释体的研制及体内释药试验
目的 研制阿霉素-多孔磷酸三钙(A-PTCP)陶瓷缓释体,为骨肿瘤保肢治疗术后骨缺损的修复提供新方法。方法 制备多孔磷酸三钙(PTCP)陶瓷,将阿霉素载入其中制得A-PTCP。将30只大白兔随机分成A组(24只)、B组(6只),A组右股骨粗隆中植入A-PTCP,B组静脉注射阿霉素。不同时期取粗隆部位的肌肉及血浆标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肉及血浆中阿霉素的浓度。结果 体内植入A-PTCP后,阿霉素......
作者:游洪波;陈安民;孙淑珍 刊期: 2001- 01
-
以隐血管为蒂的逆行股骨内侧髁骨瓣骨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目的 为治疗胫骨骨不连和骨缺损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 通过解剖学观察膝降动脉关节支及隐支的关系,并摹拟手术证实以隐血管为蒂的逆行股骨内侧髁骨瓣的切取可能。结果 尸体摹拟手术4例,切取后关节支均有墨汁显示。临床应用2例,切取骨瓣分别为5.0cm×2.0cm×1.5cm及4.5cm×1.5cm×1.5cm均有活跃渗血。随访8~12周,骨折愈合良好。结论 应用以隐血管为蒂的逆行股骨内侧髁骨瓣骨皮瓣治疗胫骨......
作者:张增方;杨连根;韩守江;安小刚;娄宏亮;董振岭;张纯青 刊期: 2001- 01
-
腓肠肌移位在胫骨近端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腓肠肌移位在胫骨近端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5年以来,在15例胫骨近端肿瘤术中采用腓肠肌移位覆盖已灭活骨段、骨水泥或自体骨表面(腓肠肌内侧头移位12例,外侧头移位3例)。其中骨肉瘤7例,骨巨细胞瘤5例,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软骨肉瘤及骨母细胞瘤各1例。手术类型为:①瘤段骨酒精灭活7例;②保留半月板并用自体髂骨板重建一侧胫骨平台的膝关节重建5例;③瘤段骨微波灭活2例;④局部切除......
作者:李建民;杨志平;贾玉华;王韶进 刊期: 2001- 01
-
骨囊肿刮除术后骨缺损修复的新方法
目的 介绍一种骨囊肿刮除术后修复骨缺损的新方法,并总结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8例骨囊肿,经手术彻底刮除病灶后所形成的包容性骨缺损,在其骨缺损区的血肿内,植入自体骨膜碎片,通过术前、术后影像学对比和临床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经2~11年随访,X线片显示成骨良好,骨缺损修复,病变未复发,肢体功能正常。结论 病灶彻底刮除,在骨缺损区血肿内植入自体骨膜碎片,是治疗孤立性骨囊肿的有效新方法。......
作者:张伯勋;陶笙;梁雨田;郭义柱;刘郑生 刊期: 2001- 01
-
应力松弛接骨板固定对板下皮质骨改建影响的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 探讨应力松弛接骨板固定对板下皮质骨改建的影响。方法 对28只新西兰兔双侧胫骨干截骨,分别以应力松弛接骨板(实验组)和坚硬接骨板(对照组)固定,术后2~48周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板下皮质骨改建变化。结果 8周前,两组板下皮质骨均有不同程度疏松,表现为胶原排列紊乱及吸收腔形成,对照组疏松程度较实验组重。12周后,实验组胶原排列渐趋整齐,吸收腔变小;对照组逐渐发生松质骨化。结论 应力松弛接骨板减轻了板......
作者:张先龙;戴克戎;汤亭亭 刊期: 2001- 01
-
新信息
由国家科技部委托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自1988年开始,对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这是一项综合成果评估研究。在统计方法上注意了与国际评价机制接轨的同时,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实际情况,重点选择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目的是公正、合理、科学及客观地评价期刊的作用和地位,为国家科技部的各级管理部门、科研机构、期......
作者:俞军 刊期: 2001- 01
-
再读《现代显微外科学》有感
《现代显微外科学》于1994年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虽然已出版发行6年了,现在再来重温书的内容,仍然感到十分新颖、实用,对临床和科研工作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这是因为该书有十分鲜明的特点: 1.集众家所长 全书有分布在全国各高等院校、军队和地方医院的52位作者,其中有工程院院士、老专家、老教授,也有相当一部份中青年作者,他们都是在显微外科临床和基础研究第一线的卓有成就的显微外科专家,以其丰富的临......
作者: 刊期: 2001- 01
-
循证医学与修复重建外科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的DavidSackett教授及同事在长期临床流行病学实践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崭新的医学概念和医学模式[1]。在短短的10年间,循证医学的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已逐渐形成,其实践应用更是随着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建设和微机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而不断完善,并在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发展,成为当前国际......
作者:沈彬;张鸣明;李幼平 刊期: 2001- 01
动态资讯
- 1 寰枢椎前、后路固定对枢椎及齿突拉力的比较研究
- 2 SD大鼠坐骨神经微血管三维可视化研究初探
- 3 带蒂头状骨移位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
- 4 糖尿病足慢性创面治疗的新进展
- 5 锁定加压接骨板皮外固定与传统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 6 外侧支持带松解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前痛的影响
- 7 半面萎缩的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
- 8 闭合复位掌骨间克氏针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 9 大型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炎伴米粒体形成的手术治疗
- 10 去细胞异种神经复合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修复猕猴周围神经缺损的免疫反应研究
- 11 BMSCs对消化道损伤的修复作用
- 12 应用Jack椎体扩张器系统椎体后凸成形术选择性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近期疗效观察
- 13 双侧指动脉神经束残端蒂皮瓣瓦合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
- 14 前路松解体内牵引技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的中期疗效
- 15 指尖缺损V-Y皮瓣重建79例
- 16 椎弓根螺钉系统加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分析
- 17 Ilizarov技术治疗陈旧性桡骨小头脱位
- 18 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骨科领域的应用
- 19 膝关节内翻屈曲畸形全膝关节置换的软组织平衡
- 20 新型表皮细胞生物膜移植物的研究